- 點擊數:3658
- 發佈:2008-10-14
我終於看了《海角七號》,滿懷期待卻情緒複雜、理智矛盾,因為它是一部充滿缺點的電影,節奏時而跳躍、敘事時而突兀,主角演技刻板生硬、愛情戲尷尬牽強,部分橋段彷彿搬上銀幕的歡樂偶像劇,只是芝士漢堡升級為無敵雙層大麥克。
即使它算是一部「好看的商業片」,惜因難以忽視的瑕疵,《海角七號》很少娛樂我。
另一個情緒複雜理智矛盾的是,我知道,上述缺點常是國片的通病,反映出「台灣沒有電影工業、只有電影手工業」的老現實,導演被迫從資金、劇本、選角、道具、發行無役不與,許多導演花在掐預算及調頭寸的心力,甚於專注在調度場景、駕馭劇情上。《海角七號》至少熱鬧花俏,似難苛責首度拍劇情長片的魏導。
我的第三個情緒複雜理智矛盾是,那些缺點或許不重要,因為它讓我老婆在內的觀眾笑聲不斷、坐足兩小時;它讓一百萬人或許今年第一次、或許今生第一次看院線國片;或許讓他們從此聽見「看國片」,不像聽見「去拔牙」那麼害怕;或許,只是或許,它讓未來國片有了一百萬人次的票房潛力,當然,這一百萬人也可能像紅衫軍,轉瞬消失街頭。
我能體諒《海角七號》的不完美,畢竟它塑造了近年最成功的草根角色:代表會主席與茂伯;畢竟它營造一些美好的鄉土小場景小時刻,共振許多人的歡愉經驗;還有,畢竟我確實感受導演的誠意。
然而,《海角七號》絕不是一部完熟的電影,它的票房成功不會吹響台灣電影的起床號,反而暴露國片的致命缺陷;除非,企業金主因此更敢投資拍片,官方提供一個更友善的拍攝環境,觀眾以同等熱情給其他作品更多機會,台產片再度出現「市場」此一字眼,支撐更多編劇、技術、後製、表演人才投入產業,讓更多導演無後顧之憂,專心實現創意。
否則,我終將繼續情緒複雜、理智矛盾,面對國片時,只因先天結構、從業者熱情就下修標準,忙著替作者補述意義;若然,《海角七號》的成功只是海市蜃樓,只是讓人慶幸,台灣少了一個拍電影而負債的導演。
資料來源:中國時報 2008-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