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觀點

前言

 

馬總統在2012年與美國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視訊會議,暢談我國國家安全的三道防線,宣示國安三道防線,最後一道「結合國防與外交」重點有二,即募兵與軍售:向美國採購防衛性武器,以打造堅實的國防勁旅,功用係盼以有限的國防預算,達到嚇阻的目的。

 

當前美中關係的格局是「合作大於競爭」,馬政府主政,兩岸關係界定在「不統不獨不武」,新政府上台,這個「現狀」能維持多久?海峽兩岸能否在「不統」與「不獨」兩個極端之間找到雙方可以接受的平衡點?如果談判,成功,會不會必然「不武」?談判失敗,會不會必然「武」?中國崛起,台灣未來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嚴峻,所以馬總統將「募兵」列為重要的國防政見;未來兩岸談判如此重要,台灣必須確保不在恐懼下談判,美國不必介入兩岸談判,但軍售有其必要,這又是馬總統將「軍售」列為「國防與外交的結合」重點的原因。馬習會結束,海峽兩岸也步入新局,本文檢討軍售、募兵成效,以供新政府施政參考。

 

國安三道防線VS國安鐵三角

 

2012年5月20日,馬英九在總統就職演說,提出國家安全「鐵三角」理念:以兩岸和解實現臺海和平、以活路外交拓展國際空間並增加國際貢獻、以國防武力嚇阻外來威脅。但同年10月25日接見國防部「國際高階將領班」學員時馬總統表示,「可靠的國防是國家安全最重要支柱」。政府的策略是以「兩岸和解的制度化」、「增加臺灣對國際社會的貢獻」以及「結合國防與外交」等「三道防線」,來強化中華民國的國家安全,保障臺澎金馬的長治久安。比較上述馬總統的兩項談話,最大的差別應是「外交」從三道防線的第三道,移至鐵三角的第二角,亦即「外交」、「國防」回到符台灣現況,沒有落實著重兩者結合的初衷。這個觀察,在馬總統任期尾聲,2015年02月17日陸委會新舊主委交接,新任主委夏立言的致詞:國安「鐵三角」係「兩岸、外交、國防」,可以得到驗證。

 

結合國防與外交

 

外交、國防本係國家安全最重要的兩個面向,各國在結合國防與外交的實踐不遺餘力,誠屬司空見慣。馬總統揭櫫國安三道防線的同一年美中戰略安全對話也第一次展開,當時美方由副國務卿史坦伯格、國防部副部長傅勞尼分任外交與國防主談,中共則由外交部副部長張志軍、解放軍副總參謀長馬曉天擔綱。目前美中南海爭執甚深,但美方一方面派戰艦拉森號與B-52轟炸機航行、飛越南海島礁,一方面邀請解放軍海軍到美國東西兩岸敦睦訪問,實施兩手策略;同時,美國太平洋軍區司令Harry B. Harris Jr.今年11月3日拜會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總參謀長房峰輝、中央軍委副主席范長龍上將時照片顯示,美方一行12人當中,有五個是裝西裝的文職人員。

 

美國總統必要時授權國防部長打仗聯席會主席是他的幕僚國務院、國防部、以及相關部門官員,在聯合對外重要活動前的跨部門交流順暢;平常的人員交流訓練非常頻繁。從1986的Goldwater-Nichols Act (高尼法案)開始美國堅持軍文交流從基層人才培養教育開始,陸院、戰院都有穿西裝的文人,經管、教管均有適切安排,讓他們在後勤、涉外事務、教育單位慢慢升上來,現任的陸軍部部長、海軍部部長都是文人,空軍部部長更由女性出任重要的軍職像國防大學副校長、APCSS主任,許多則遴聘大使就任。  

 

美國的文人領軍,不純從外面學界挖角得來,文人非常了解軍事實務運作,不像台灣只有高層空降,擔任點綴。所以國務院(DOS)與國防部(DOD)跨部門合作無間,根據我國退休國防高層回憶,往往拜會、洽談後到下一個單位,坐定前該單位主談者已經獲得前單位談話的重點摘要;另位高層則回憶,重要軍事會談DOS與DOD兩方互扮黑臉白臉,更是常態。    

 

外交、國防相互支援,尊重、接納其他部門的專業意見以獲得最後定調,正是馬總統「國防與外交結合」政策理念初衷。從維基解密可知,台美兩方關於國安大小會談多達11項,其中只有一項交由外交部,餘均由國防部主談。但我國基於國情,外交、國防各自獨立,少有整合。本位主義作祟,對爭取重要外國軍售,強化台灣防衛力量已屬阻礙,有司在執行層面的若干缺失,實質上更有礙情資政策交流與協調。譬如,駐外館處外交國防人員情報互不分享、為求執行順暢選派已近斷資人員到海外重要位置佔缺、壟斷高端軍政訓練機會(如美國國家戰院)、或遴選屆退人員至關鍵位置等等,對進一步展開或強化結合國防與外交的防線,均無實質裨益。

 

軍售

 

馬總統在解釋國安鐵三角」說道第三個角就是以國防武力嚇阻外來威脅,在國防工業自主、強化新一代兵力整建以及災害防救等方面,增加訓練能量、大幅提升國軍體能及戰技,而整飭軍紀及反貪防弊而在再次解釋「國安三道防線」時,則強調國防工業自主,新一代兵力整建,都有具體發展,一方面自己發展主權國家應有的國防力量;有所不足時,也會向外採購無法自制的武器;一方面增加防禦強度、二方面汰換老舊裝備馬總統表示,在過去4年多當中,從友邦美國取得高達183億美元的軍購,在未來可以幫助我們安定台灣的情況。」兩相比較,兩者重點在軍購,殆無爭議

 

軍售事涉國防軍事事務協調合作、裝備供售、對話聯繫、教育訓練往來;其中對台灣而言,軍售是重中之重,遂常過度政治化美台軍售。但對美國而言,其考量雖然超出台灣關係法,但對台軍售只是美中關係主軸其中一部分,其決策絕大部分仍繫於美國主觀認知但從會談(立場、條件、實力,均不對稱)結果看,可得我因為國防外交結合不佳導致的缺失。以漢光演習為例,報載我方邀請美方為台灣漢光演習進行「規劃、評估及觀摩」,此說雖為我否認,但不容否認美方歷次來台觀摩演習,對台軍事現狀與未來發展,可謂瞭如指掌,甚至還曾指摘台方有「作假」嫌疑。果然,此對軍售實屬有害:對台灣而言,演習沒有到位;對美方而言,則係保留一手,並未善盡言責。如是,軍購淪為保險」之譏以軍售代替國防並非純屬空穴來風。    

 

美台會談,大至蒙特利會談,下至各軍種會談(Service to Service工作階層和政策階層論述理當不一樣我方常因缺少部會聯繫,囿於語言障礙而處於被動地位,美方雖然高階出面接見,但早知我方立場,這是我方各種會談主題大多雷同老調去了就講、臨場隨機應變沒有講出我們真正需求,亦即超出軍種本位、軍火商利益、而真正符合台海現狀因為兩岸軍力不對稱,增強台灣防務[最需要加強的]聯合作戰的軍售項目。美國對海峽兩岸「雙重嚇阻」的政策從來沒變,只有在內政考量時,才會出售軍售 (南海撞機不到兩月賣台灣6000億) 。為匡正上述缺失結合國防與外交」找出雙方需求共同有利 (common interest) 的論述,不失為對與會時只「表一個態」的解方。      

 

募兵

 

三個因素影響募兵成敗:國家安全和作戰需求、財力挹注、和民眾參與意願。結合國防與外交」在此可以貢獻的地方更多

 

在國家安全和作戰需求方面,台灣在四個地方享有優勢:第一,台灣的國防一直是政府施政重點,國際化程度高;其次,1987年以降追求民主化的過程,讓台灣的軍事教育得以脫離政治,相對專業化;第三,大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顯而易見,有利凝結民心;最後,台灣多年來是中華文化的保存者這件事不容小歔。

 

但因中國崛起,純粹軍力對比逐漸失衡,遂導致經濟上傾向中國、軍事上仰賴美國的「親美、和中、友日」戰略思想。但隨著數度兵力裁減精簡,萬一所有兵力全部變為戰鬥兵種也不夠的情況產生,戰略思考必須改變,要用承受風險換來整個的結構調整,(知何時)能戰,能和,能拖,就跟需要了解美國的立場和底線,吸收新知和觀念,以達目的。

 

在財力挹注方面,因為軍售與募兵是兩個互斥的目標,在財政日益困難的情況下,對台灣最好的發展當然是軍售帶動募兵,亦即軍購項目費用不但花在刀口,而且對年輕人可以產生吸引作用;另,兩者其實還有心理效果:如果所購武器被評為「大而無當」、採購行為被視為「冤大頭」、或每次會談都被美方認為「不切實際」拒絕、輿論所產生的殺傷作用,對原本有志報國的年輕人,誤認國防單位無能,將產生負面作用,終而拒絕加入軍旅,致有害於募兵政策的遂行。

 

在民眾參與意願方面,多年來義務役給台灣一般國民對軍隊印象不佳;社會正義等挑戰了軍中領導統御、領導、服從等傳統理念過去兩岸戰略目標清楚因為政策「不武」而趨混淆。少子化新科技的突飛猛進的結果,許多行業搶走原本可以從軍的子弟今天網路世界,全球同步化讓軍事行動性質丕變。以往資訊的壟斷造就了軍官的權威,老派軍官因而得以獨尊。但是新科技讓許多苦心經營的信條面臨巨大衝擊。消息靈通,擅長使用網路交流信息的年輕子弟或士兵,遇到不合理管教,他會如何反應?軍隊與社會脫節,弊端叢生導致形象差,嚴重影響募兵成效可以逆料

 

結語

 

再平衡戰略的三大支柱「經濟、外交、軍事」美國落實之道係與日本、韓國、菲律賓等盟國發展「2+2部長會議」架構,以國防部長和外交部長聯席會議機制,結合國防與外交。就台海現狀而言,因為美中對峙和兩岸實力消長,情勢趨於複雜,而且越演越難預測。台灣地處戰略要津,但受到外在力量影響甚大。全球通訊、媒體、文化以及社經變遷,讓台灣和全世界無條件快速綁在一起台灣有自己的戰略價值,更應細膩戰略操作,以在亞太區域中開創安全格局

 

維持國家民主,更需要以堅實武力做後盾。因此就國家安全而言,台灣必須設法讓更多人參與國防事務,譬如開放文人大使到美國國家戰院 (National War College) 研習、青壯高階軍事將領外放重要國家擔任大使副手、進行一次跳脫制海制空反登陸思維以外的漢光演習、找出美台共同利益強化對美會談論述能力等等,均須結合國防與外交,來有效革新軍事事務。如何在馬政府提出但未完全落實的架構下,解決這個難題,值得所有國人深思。

 
作者美國維吉尼亞軍校國際關係暨政治系 客座教授   朱文章
最近更新: 2016-02-2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