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評論
一直以來,美國在台海安全戰略上保持「戰略模糊」的空間,依據《台灣關係法》,美國嚴重關切台灣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也有義務提供防衛性武器給台灣足夠的自衛能量,但對中國一旦武力犯台,美國是否軍事介入始終採取模糊態度。


美國的戰略模糊不是沒有受到挑戰,有人認為這樣的戰略模糊態度無疑給中國或台灣誤判情勢的空間,一方可能躁進的宣佈獨立,一方可能悍然的武力犯台,反不利台海局勢的穩定。但無論如何,幾十年來,美方的模糊戰略,實際上嚇阻了中國的魯莽行為,確保了台海的安全。1996年台海危機,美方派出兩艘航空母艦前來,蓄勢而不發,壓制了中國抬頭的軍方鷹派力量,化解台海危機,就是最好的說明。

換句話說,台灣的安全從來不是取決於兩岸軍力的對比,而是台灣的軍力再加上美國軍事介入的可能性,才是中國是否採取武力的權衡標準。台灣單方的軍事力量,從來不足以嚇阻中國。就以目前兩岸的空軍戰力來看,2000年時,台灣空優還居上風,戰力比是1比0.7,現在估計為1比1.84,台灣其實已經失去台海的制空權,如果不是忌憚美國可能的軍事介入,台灣在軍事上早已沒有籌碼與中國抗衡。

近年來因為中國軍事崛起及兩岸軍力失衡,使得美國介入台灣戰爭的風險或代價越來越高,美國學界類如「放棄台灣」或「讓台灣芬蘭化」等等的討論越來越多,這對台灣而言絕對是嚴重的警訊。在這樣的背景下,作為國家元首的馬總統輕率的對著國際社會,乃至美國民眾表示,「絕對不會要求美國為台灣打仗」,形同間接助長了那些要求美方不應軍事介入台海的聲音,也削弱了那些支持台灣的友人的辯護力量,可以說是非常嚴重的失言。

對馬英九的談話,吳敦義辯解是要「展示台灣人捍衛自己國家的決心」,但馬英九不至於天真到不知道台海幾十年來的和平,都是依靠美國的軍力嚇阻,即使是軍事強人如蔣介石、蔣經國在受盡美國的窩囊氣時,也從來不敢大聲說:不會依靠美國幫台灣打仗。台灣現在的軍事實力比起兩蔣時代已大為不如,馬英九的能耐也遠遜於兩蔣,但他卻敢自大的說不需要美國幫助,顯示他過分高估自己和中國共產黨打交道的本事,他認為只要透過國共兩黨的交情,就足以確保台海的安全。他把台灣安全的根本建立在中國的善意上,讓台灣失去了拒絕統一的抵抗能力。

馬英九開了一個先例,因為在歷史上還沒有一個像台灣這種處境的國家領導人會這樣愚蠢的拒絕友邦援助。不論台灣未來是統是獨,在現階段保持現狀是最符合台灣利益的作法。但從從馬英九發言的那一刻開始,他已砍斷了台海和平最重要的一根支柱。台灣要繼續保持現狀,只有看中南海領導人心情好不好了。

最近更新: 2010-05-03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