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12067
- 發佈:2011-06-16
國民黨方面認為三合一選舉將使南部遭更大壓力,而難獲席次,北部則將比過去更有利。這評估其實有問題,因在藍綠實力懸殊的地區不管合不合一,立委勝負都不會受到影響,如藍在南部合不合都拿不到什麼席次,而北部如台北大安、新北中永和等地合不合都穩贏。但是像新北市、台中市,民進黨在08年雖只得2席,在五都選舉時,如以立委選區劃分,市長選票綠大於藍的,合計有9區,立委選票若受到總統選票牽引作用,藍綠將從20比2的懸殊差距,拉到平手,甚至可能一舉變成綠多於藍。合併選舉,國民黨期望的是立委運用椿腳優勢發揮撐高總統選票作用,但那也意味著在前述地區,總統侯選人會產生向下壓垮的效應。
民、國兩黨中央人士都評估12年立委藍仍遠大於綠,根據大抵都是「基本盤」的傳統思維。但近年來選票波動幅度很大,依傳統基本盤估計經常失準。
如01年立委泛綠輸泛藍7.6%到04年追到只差3.3%到08年大幅拉大為14.7%,09年後動輒以60%比40%大贏。再如縣市長01年綠只輸2.1%到05年擴大為10.1%,10年五都市長大幅跳升倒贏5.3%之多,再如總統選舉藍綠比是60%比39%,2004成49.99%比50.01%,到了2008則為58%比42%,選票的擺盪都非常劇烈。
基本上這些波動的根源是受到制度、趨勢、結構、大環境和議題五因素衝擊的結果。其中制度、結構、趨勢是長期效應, 大環境是中期效應,議題是短期效應。
一、 制度方面
1、立委選區在修憲前本來票票極不等值, 對綠已經不利。金、馬、原住民才50多萬人,卻有10席藍幾可統贏,對綠已不利,縱使未升格150萬人口的高雄市綠統拿,也不過剛好抵銷金、馬、原住民的席次而已。
修憲後國會減半對綠更大不利,金馬原住民才50多萬人,卻有8席,只比合併而人口達276萬人口的新高雄市少一席,這藍將全拿,高雄市綠全拿也只能正好抵消拿了原住民區的劣勢而已。
2.但另一方面,修成單一選區後,總票數若贏將獲超高比率的席次紅利,2008藍因此以55%的選票囊括3/4席次,09後補選11席,綠也以同樣理由囊括了9席。如今綠只要總票數維持優勢,獲得的席次紅利有可能抵消金馬等8席的不利。
二、趨勢方面
從1992迄今20年間,除08年外,立委選票呈現藍消綠長的大趨勢。尤其以南部最明顯。1992雲嘉以南縣市到2004藍營得票從50%~72%一路下滑到32%~46%。極為驚人。綠營則由28%~50%一路上升到45%~54%同樣驚人。這差距在09年後還進一步擴大。在中北部也大體呈現藍消綠長,只是趨勢較緩和而已。
圖一、1998台北市藍綠得票率結構
三、結構方面有三點
1.由於兩岸經濟整合,導致貧富差距拉大,以 致1990年代支持藍營的農工,中下階層、中小企業,在2000後,大幅轉向支持綠營,09年後各項選舉總票數被綠超越。
2.國家認同方面,統消獨長的趨勢持續不變,如今在結構上獨遠大於統。
3.過去國民黨基層堅實,里長、議員、立委、縣市長選票大抵是70%;60%;55%;50%,呈金字塔型。在五都選後完全翻轉成倒金字塔。里長、議員、市長為33%;41%;45%。基層嚴重鬆動。(圖2)
圖二2o1o五都
歷年台北市國民黨里長
年份 |
1998 |
2oo3 |
2oo6 |
2o1o |
---|---|---|---|---|
席數 |
321 |
267 |
237 |
166 |
% |
71.3% |
59.3% |
52.6% |
36.9% |
四、大環境
影響大環境整體氣勢最大的是社會對執政者的評價和政黨的評價。
1、08年社會對扁執政的負面評價,使民進黨立委大敗;09年後馬英九的執政評價長期陷入低迷。
依遠見雜誌的調查,08年底以來對馬總統的不滿意度長期維持在5成以上,滿意度則在4成以下,而信任度和不信任度則都膠著在4成上下。
對國民黨立委滿意度更長期在3成以下,不滿意度則在5成5以上。這對國民黨顯然極不利。
2、政黨傾向方面,在2003到2005年間民進黨認同傾向一直高於國民黨,所04年總立委都勝並不意外。值得警惕的是05年之後到現在泛綠認同傾向一直低於泛藍。迄今仍低3.5%。(圖3)
對馬政府的失望已導致民眾對蔡英文、蘇貞昌的支持度都已和馬英九相當,但對馬的不滿為何沒有充分轉移對國民黨的支持到民進黨?
也許大家對民進黨能不能擺脫扁的影響仍不放心,不論如何,這或許不會影響到民眾對民進黨區域立委的支持,但肯定會使兩票制中民進黨的政黨不會太好看,因此不分區有可能真的如黨中央評估的不能拿到半數席次。因此必須推出社會支持度超強的人選進入名單領銜參選。
圖三
資料來源:遠見民調 (2011.5)
五、議題方面
民進黨優勢一直在創造議題上,二合一選舉將使絕大多數議題被總統侯選人吸收,這對民進黨不利。如何突圍創造總統不能吸收的議題無疑是民進黨當務之急。
如以五都和縣市長選舉和08立委選舉立委選區的要做基礎的話,則在區域79席中綠營得票超過50%有30席,(蘆洲、三重、新莊、樹林、板橋A、大同、大甲、潭子、太平、豐原、全台南市共5區、高雄市共7區、全屏東共3區、宜蘭、全雲林共2區、全嘉縣共2區),
超過47.5%的有11席,(板橋B、土城、北投、烏日、台中市中區、澎湖、蘆竹、觀音、桃園市)
未達這標準,但在立委補選中勝出的有3席,(中壢、新竹縣、台東)加上鳳山綠營明顯優勢但楊秋興參選而市長選舉降低的1席,
民進黨最樂觀,但有基礎的評估,單單區域立委最高就可以高達45超過過半的40還多5席,比中央黨部幹部評估的多了約15席,如合計不分區,甚至有跨越60席的空間。
大趨勢的衝擊之下,「基本結構」已大不同於過去印象中的「基本盤」,而大環境造成選票波動又非常巨大,這些因素加上單一選區超額紅利的制度的效應。台灣事實上已第一次出現了國會全面輪替的機會,因此藍營的評估未免太樂觀,綠營又不免過度保守了。
如果國會真出現多數黨輪替,在台灣民主憲政發展上的意義其實遠遠超過朝野誰勝誰負之上。他將有兩個更重要的意義:
1.依據哈佛教授韓汀頓的理論,政治是否民主,指標並不在於選舉而已,更在是否曾透過選舉進行了和平的政黨輪替。那麼什麼是「政黨輪替」? 總統制的國家,如美國,經由總統選舉完成政黨輪替;內閣制的國家,如日本,則是透過國會改選來完成,很容易辦認。但雙首長制的國家如台灣,恐怕得總統和國會都曾經政黨輪替,才算完成。因此年底的立委選舉,意義重大。
2.由於藍營主導國會多數的局面一直沒有改變,因此我國國會全面改選雖已快20年,但國會組織及職權行使,卻一直保留民主化前「立法院是行政院立法局」體制,社會再怎樣批評就是改不了。結果就是國會正常功能無法發揮,社會對國會評價也因此每下愈況,依群我倫理促進會調查,在21個類別中,立委社會信任席排名18和僅高於外勞、名嘴、相命師。現在國會多數黨一旦輪替,國會再造的機會將終於出現。
因此說現在「憲法時刻」即可能來臨不為過。而怎樣讓這樣的時刻順利出現並有所作為,歷史重擔看來就擺在民進黨肩上了。能不能恢弘有力地承擔這樣的重責大任, 歷史正考驗著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