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數:9082
- 發佈:2012-11-05
釣魚台海域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過去幾經政權更迭,從清朝到日本,到國民政府,漁民都可自由地在此捕魚。然而在1968年,聯合國探勘到海域內有蘊藏油氣的可能,引起了中、日的覬覦;加上1971年,台灣蔣政權遭逐出聯合國,被激起的民族主義情緒,於保釣運動中找到了宣洩的出口。在當時的氣氛下,台灣是反攻大陸的復興基地,釣魚台當然也屬於中華民國。於是當年在國民黨培植下的保釣青年領袖如馬英九總統,四十年後的今天,面對對岸及香港的保釣壓力時,自我定位上產生混淆,也就不足為奇。
釣魚台爭議發展至今,馬政府從舉辦作文比賽、出動海巡保護插五星旗的保釣船、到與日艦互相噴水抗議,種種作為,反映了台灣的窘境:日本和中國才是國際間認可的聲索國。台灣現在做的,套句美國著名尼爾森報告所言,都是給北京的贈品(Free Gift),不但沒有獲益,還幫了北京的忙。
台灣國民黨政府在這一波的釣魚台主權爭議上,言行不一。在日中雙方為此劍拔弩張時,馬總統提出了『東海和平倡議』,並建議日中、台日、兩岸三個雙方先行談判,甚至合作。另一方面,卻也在香港保釣船前往釣魚台抗議時,提供支援,供應水及食物;而台灣由數十漁船組成船隊,在海巡署10多艘艦艇護航下,大動作突破日本海上保安廳艦船阻攔,進入釣魚台12浬領海海域,宣示主權,對美、日及國際而言,亦是挑釁。
細觀今年這波釣魚台領土爭議之所以愈演愈烈,主要原因為日本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發起募款,從私人手中買下釣魚台開始,適逢日本民主黨內閣支持度低迷,即將面臨國會改選,中國也將進行權力接班,在這樣的氛圍下,民族主義自是最容易進行政治動員的工具了。日本政府改由中央出資,將釣魚台『國有化』,試圖平息國內對野田內閣的疑慮;這個作法似乎奏效,野田首相順利連任民主黨黨魁,但能否帶領民主黨於下次大選贏得多數國會席次,則在未定之天。在中國,各大城市都出現了反日示威活動,抗議者恣意破壞,對當地日商日僑,甚至一般中國民眾的身家安全,構成威脅,卻不見維穩重於國防的中共政府,有任何的約束,令國際各界擔憂,北京似在縱容民族主義蔓生。
比較日、中、台三方之政府及民間反應,台灣民間,特別是與中央政府相較之下,顯得平靜。對台灣社會而言,最重要的是漁民的權益。日本漁民尋求經濟價值更高之漁場,近年來已在較少此活動;取而代之的競爭者,是中國漁民,其越區捕魚的情形也愈見嚴重,卻未見國民黨政府為此向中國抗議。目前日本對釣魚台海域具有實際管轄權,台日間在此的實質爭議多起於我國漁民越界捕魚遭日方驅趕,甚至扣留船隻及人員。過去自李登輝前總統時期開始,接著民進黨執政八年間進行了十多次的台日漁業談判,就是為了維護漁權。但馬政府時期,僅於2009年2月進行一次談判,加上近年來的種種傾中措施,在國際上形塑出兩岸合作對外的錯誤印象,以致於馬政府上自總統下至官員都必須不斷解釋,台灣不會在釣魚台爭議上與中國合作。然而在東海和平倡議中提到雙邊會談先行,似乎就是為了兩岸合作鋪路。
身為台灣的最大反對黨,民進黨已重申對日持續談判漁權以及維持區域和平及穩定的重要性;未來更要密切注意國際間對台灣政府在保釣運動及釣魚台主權態度之反應。以十月初在美國舉行之年度例行台美國防工業會議為例,從2007年舉辦以來,美國國務院、國防部相關官員於今(2012)年會議中首度缺席,據悉即是因為美方不滿台灣政府對釣魚台事件之處理所致。
此外,中國崛起對區域各層面的影響,早已不容忽視。以釣魚台爭議為例,日本必須面對更強勢的中國,以及可能受中國影響的周邊國家,例如台灣。而美國的態度,以及其目前轉向亞洲或在平衡亞洲的政策,或許能維持區域均勢。美國在外交上不表態,在軍事上卻已採取行動─美軍第七艦隊於十月一日發佈以『喬治華盛頓號』(USS George Washington)及『史丹尼斯號』(USS John C. Stennis)為主體之兩個航母戰鬥群前往西太平洋。對應東海以及南海的態勢,美國在11月6日總統大選前,在亞洲先行做好準備。
今(2012)年11月,美、中都將面臨政府更迭、政權轉移,而美國兩黨候選人於選戰中,都提出了對中國更強硬的政見;中國在這個敏感時刻,自然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堅持。最近在東亞區域內的各項紛爭,不論東海還是南海,就大局上,是美中關係的延伸,但直接面對中國的,仍是區域內各國。因而區域組織,如東協,目前在加強會員國間以及周邊國家進行海洋事務合作的態度更加積極,同時日本與中國也都加入這個平台進行對話。台灣必須尋求主要國家的協助,積極參與相關之區域多邊對話,才能與各國共同面對,才能在兩大國間,找好安身立命的平衡點。